close

記者楊雅民/特稿

在台灣打羽毛球,十顆球約有七顆會是勝利牌(VICTOR)的羽毛球,鮮為人知的是,這一顆顆在空中飛來飛去的勝利牌小羽球,已經飛了四十年。

帶領勝利牌羽球飛越四十年歷史的靈魂人物,正是勝利體育事業董事長陳登立,他原本所學是工業管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進入味全食品,擔任味全創辦人黃烈火的秘書。

有一次,同事帶他去打羽毛球,但第一次接觸羽毛球的陳登立就發現,怎麼外觀那麼差,羽毛插得很不平整、球頭又皺,很容易就打壞了;尤其,這又醜又難打的羽毛球,一顆竟要賣七元,在當時真是「奢侈品」呢,因為那時候的公務員平均一個月薪資大約只有三百元。

巧的是,陳登立同時也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日本一個月向台灣購買五十萬顆羽毛球的訊息,當下他對這插著一根根羽毛的小白球就充滿興趣,心想,「這行業應該很有發展潛力」;那時台灣只有一家羽毛球製造商幸運牌(LUCKY)。

從那一刻開始,陳登立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就鑽研起羽毛球,從市面上買來各種高價、低價的羽毛球,一顆顆的解剖,量測羽毛多長?多重?毛片插入球頭的深度和角度等基本結構;大約研究了一年多,他開始買材料,親手DIY試做。

陳登立也認為,沒有經過專業羽毛球球員鑑定的羽毛球,絕對不會是上乘的球,於是找了一個羽毛球國手幫他試球,每做完一批球就拿給該國手試打;大約又試了一年多,才做出第一顆上得了球場的羽毛球。

一九六八年,陳登立決定告別上班族生涯,將家裡變成小工坊,以兩萬多元的資金創業生產羽毛球,剛開始每個月只生產幾十打球,但他卻很早就有品牌概念,以「勝利牌」為名,帶球到各羽球聯誼社給球友們試打、銷售。就這樣經過口耳相傳,勝利牌羽毛球很快地就在台灣羽壇上打響名號,並且才開賣短短幾年,競爭對手就倒了;站穩台灣羽毛球市場後,勝利牌緊接著又跨進羽球拍、羽球衣、羽球鞋等市場,滿足羽壇人士一次購足的需求。

一九七七年陳登立佈局外銷市場,以獨家贊助各國世界級羽毛球明星球員的方式,一步步將勝利牌羽毛球和球拍等,打進泰國、馬來西亞、中國,甚至歐美國家等市場。在全球一片不景氣中,勝利牌業績逆勢成長,二○○一年每年約賣出七十四萬打的羽毛球,去年每年羽毛球銷售量已成長至二百二十萬打;年營業額並由二.七二億元大增至去年的十三.七一億元,也就是在六年內大增四倍。

現在,漸漸將經營棒子將給兩個兒子,陳登立說,勝利牌雖然在東南亞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但距離全球羽球和球拍大廠日本YONEX的經營規模,仍有一段差距,希望兩個兒子接棒後能青出於藍,直追YONE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yjude7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